如何习得一门语言

学习的幻觉

许多人尝试过学习过许多语言,对于大部分的中文母语者来说,这个尝试过学习的外语里肯定包含着英文。我们都在学校系统里学习过英文,但是实际上大部分人从学校毕业之后依旧无法使用英文。如果对此进行一个简单的计算,我们在教育系统里,花费了超过十年时间来学习一门语言,但是最后却没什么结果,这个无疑是个巨大的浪费。然而与此同时,世界上又有很多polyglot,他们可以使用多种语言,有些人甚至知晓20门语言。他们究竟做对了什么,而我们又做错了什么?

这篇文章是我最近关于语言学习研究的一个总结,你可以把它当作学习一门语言的outlets来看。回到我们的问题,我们究竟做错了什么,而那些多语者究竟做对了什么。关于这件事,其实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。在语言学中,把学习一门外语称作「二语习得」,而关于二语习得的原理语言学家也是众说纷纭,在 How Languages are Learned 5th Edition 一书中作者列出了至少4种不同的解释方向,每种解释方向又有不同具体的理论。可见关于人类如何学会第二门语言这件事,我们至今还是没有发现一个统一的理论解释。

不过幸运的是,在实际上我们可以忽视掉大部分的理论解释,在具体的教学和实践过程中,我们需要关注的只有两种理论:Skill-building hypothesis 和 Comprehensible inputs hypothesis(简称CI)。前者是迄今为止大部分国家教育系统所践行的理论,后者由 Dr. Stephen Krashen 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提出,影响了大量的教师和之后关于第二语言学习的研究。

前者的想法是语言由各项能力构成,比如语法、词汇、发音等能力,只有单独学习一项项的能力,我们最后才能使用这门语言。而后者恰恰相反,我们的目标是使用语言从而习得一门语言,这些能力的增长只是我们不断使用这门语言自然而然获得的结果。

而目前根据实践看来,Skill-building hypothesis并没有取得一个很好的结果,即使有人声称他们取得了很好的结果,仔细观察他们的案例,其实用 CI 会更好的解释。

我们从来不能学习一门语言,我们只能习得一门语言,学习只是种幻觉。

输入和输出

那么接下来的问题是我们到底要如何习得一门语言呢?答案也很简单,就是去阅读和聆听那些你大致上可以听的懂,可以理解的内容(不用100%理解,100%理解就没进步了),并且不断做下去,而这个就是comprehensible inputs这个名字的来源。这里我要引用 Dr. Stephen Krashen 说过的一句话:

We acquire language in one way and only one way: when we understand message

当然这个理论实际上有很多具体的内容,这里我不想也懒得详细展开,如果感兴趣,可以看看 Dr. Stephen Krashen 自己做的一个演讲,或者看看B站Up罗肖尼Shawney做的影片。

这里我想提一嘴输出的事,很多人看到这个理论后会想,如果我只做听和读,那么我的写怎么办呢?我个人的看法是,我总体上认同一个叫做 Silent Period 理论,在你输入没有达到一个量级,过早的做说和写是没有意义的,甚至会有反方向的影响,可能会让你习惯一些错误,从而在之后很难改正。当你达到一个量级,你可以大致上听得懂母语者日常的闲聊之后,你自然而然就能参与进这个聊天,这个时候你的依旧会犯错误,但是因为这个时候你的听和读已经可以支持起你和母语者的聊天,你的错误会自然而然被修正。

你喜欢的是什么

最后一个问题是如何找到合适的材料。答案是我也不知道,因为每个人都有每个人不同的偏好,而材料对于学习的吸引力会直接决定这个材料的可用程度。在这个意义上,所谓的推荐材料是没有任何意义的。你,作为一个学习者,必须得发现你自己喜欢的,觉得吸引你的材料,另外当然你还得差不多看得懂这个材料。你可以不用查单词,因为母语者也是这么做的,你要的是相信你的大脑,人类的大脑擅长做联想,擅长观察规律,这个是我们大脑的本能,就像你能从下面这张图里看到三角形一样,请信任你的大脑。

kanizsa-triangle2293929-prints